摘要:目的 對骨外科創傷治療中應用封鎖式負壓引流技術的效果停止評價。辦法 依據入院次第先后將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78例骨外科創傷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討組,采用常規創傷治療計劃對對照組患者施行治療,采用封鎖式負壓引流技術對研討組施行治療,統計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和創面感染發作率,并停止組間比照。結果 研討組的創面愈合時間為(19.02±4.15)d,較對照組的(23.19±4.24)d短(P<0.05),創面感染發作率為2.56%,較對照組的15.38%低(P<0.05)。結論 采用封鎖式負壓引流技術對骨外科創傷患者施行治療,可以降低患者發作創面感染的風險,促進患者創面愈合。
關鍵詞:骨外科; 創傷; 封鎖式負壓引流技術;
骨外科創傷具有傷情嚴重、康復周期長的特性。創面感染為骨外科創傷患者治療期間較常見的并發癥,也是招致患者康復周期延長的主要緣由。研討發現,引流不當為誘發創面感染的主要緣由.因而,對骨外科創傷常規引流方式停止改良非常必要。本研討選取78例骨外科創傷患者作為研討對象,比照剖析常規治療辦法中的引流辦法和封鎖式負壓引流技術在骨外科創傷治療中的作用,現將研討內容報道如下。
1 材料與辦法
1.1普通材料
研討對象為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78例骨外科創傷患者。將先入院的39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后入院的39例患者設為研討組。對照組中,男27例,女12例,年齡25~68歲,均勻(43.08±4.27)歲。創傷位置:上肢19例;研討組中,男25例,女14例,年齡26~65歲,均勻(43.06±4.35)歲。創傷位置:上肢18例;兩組中均無兼并創傷患者,普通材料根本平衡(P>0.05)。本研討在獲取患者自己及其家眷知情、同意后施行。
1.2辦法
采用骨外科創傷常規治療辦法對對照組施行治療,即常規清創、引流、部分換藥及合理運用抗感染藥物。
對研討組施行封鎖式負壓引流,常規清創后,依據患者創面大小、外形裁剪負壓引流敷料,置于創面內,使敷料與創面充沛接觸,將引流管與負壓安裝銜接,設置引流壓力在20~40kPa之間,或以有引流液流出為規范。運用75%的酒精清洗創面四周皮膚,枯燥后運用生物半透膜封鎖創面。依據實踐引流狀況調整和撤除引流安裝。
1.3察看指標
比擬對照組、研討組創面愈合時間和創面感染發作狀況。
1.4統計學辦法
統計學軟件:SPSS 21.0,計量材料、計數材料分別采用(x ? x?±s)、n(%)描繪,t和x2檢驗兩類材料組間差別,P<0.05為差別顯著性斷定規范。
2 結 果
2.1創面愈合時間比擬
研討組、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比擬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創面感染發作狀況比擬
研討組、對照組的創面感染發作率比擬差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創面愈合時間、創面感染發作率比擬(x ? x?±s)/n(%)
3 討 論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交通業、工業迅猛開展,新技術和新型設備不時增加,與此同時,不測事故也頻繁發作,招致多種骨科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增長趨向,骨外科創傷毫無疑問也屬于其中之一。長期察看發現,骨外科創傷患者的創面愈合周期較長,愈合期間存在發作多種風險事情的可能,如何加速患者創面愈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不斷為我國醫療范疇的重點研討課題。
大量理論研討曾經證明,創面引流狀況會對創面愈合產生較明顯的影響,引流不當可能招致創面愈合不良.分離已有的研討根底,本研討改良骨外科創傷的常規引流辦法,應用封鎖式負壓引流技術對患者施行治療,將常規治療辦法作為對照治療方式,由上文表1數據可知,研討組患者的創面愈合速度較對照組快,創面感染發作率也較對照組患者低。剖析得到上述結果的緣由可能為:骨外科創傷的常規引流方式較易發作引流不徹底,引流完畢后可能還會有引流液滲出,污染創面,繼而招致創面愈合時間延長,以至引發創面感染。而封鎖式負壓引流中,負壓引流敷料與創面完整接觸,能夠及時、徹底的將組織滲出液、腔隙滲出液吸出,經負壓安裝引出體外,引流效果更確切,可以堅持創面枯燥、清潔[3].因而,更利于患者創面愈合。
綜上所述,本研討得出應用封鎖式負壓引流技術對骨外科創傷患者施行治療,能夠加速患者創面愈合,有效預防創面感染,值得各大醫院骨外科展開應用。